学术讲座

图像与智能:走向艺术、设计、批评的多维路径

创建时间:  2023/05/25  郑兴兰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报告人简介:

宋钢,1986年毕业于浙江伟德游戏BETVICTO(现中国伟德游戏BETVICTO),1997年毕业于罗马伟德游戏BETVICTO。2005年起任罗马艺术大学教授。现为罗马艺术大学董事长助理,意大利卡坦扎洛国立伟德游戏BETVICTO教授。四川伟德游戏BETVICTO教授。伟德游戏BETVICTO特聘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
作为学者,他的研究方向是网络艺术设计学、网络艺术社会学、实验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、网络艺术批评学、当代水墨等。

现已出版有《艺术经验》《艺术一迭网与破网》《穿越·回溯一网络、艺术学、批评、双年展的视角》《网络艺术社会学一现场与在场》(中英双语)等学术专著。他是数字(智)时代前沿学科研究的探索者。

作为艺术家,他是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前卫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而享有国际声誉。是中国“85思潮”的推动者之一,在“85思潮”期间,他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、上海音乐学院、复旦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浙江大学、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“区分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现代艺术”一系列的讲座,并于1989年参加“中国现代艺术展”,1991年参加美国亚太博物馆“我不与塞尚打牌”的中国现代艺术展,201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“未曾呈现的声音”,2016年“推动力”雕塑代表意大利参加杭州“G20”峰会等国际重要博物馆的展览。

先后获得“意大利共和国金奖”,以及“教皇——保罗二世,国际和平奖”等多项国际奖项。

研究方向:

一、网络艺术设计学

二、网络艺术社会学

三、实验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

四、网络艺术批评学

五、当代水墨

一、网络艺术设计学

“网络艺术设计学”作为设计领域新学科研究的方向,是缘于网络形态出现的智能设计。它关注社会现场,研究元宇宙形态。

“网络艺术设计学”的功能是把高校作为一个与社会现场连接的新智能模式,一个原创智能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,与政府、与企业合作打造一个智能化的“数字社会”。

二、网络艺术社会学

探究数据与交互,数据与智能形态下的艺术、社会学、网络场景等相关内容。从网络的角度分析“网络艺术社会学”传播的路径、影响范围等信息,通过多学科交叉,论证其价值及其对“后疫情时代”发展的影响,探讨它们在国际文化交流、融合过程中的持久作用与相互关联。

三、 实验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

在实验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学科范围里,开拓实验艺术的实验内涵。在团队建设上,侧重于方法论意义上的艺术探索。丰富而完善专业学科的学术属性,寻求达到艺术语言与语言载体的匹配。

四、网络艺术批评学

“网络艺术批评学”是对“网络艺术社会学”形态的介入。它借助数据对网络艺术场域感知、判断、分析而展开。通过网络、艺术、批评三者合一的形态来解释上述现象。即脱胎于艺术批评学而产生一门新的艺术人文学科一“网络艺术批评学”。

五、当代水墨

长期从事水墨的实验研究。从“八五思潮”到八九“中国现代艺术展”,再到今天的网络现场,他的水墨形态一直处在学术的前沿。依他而言,水墨不仅仅是媒质与表现形式,而是社会现场变化的某种精神揭示。 当下,他的网络水墨,构成了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某种视觉景观,并让人们去体悟水墨精神特有的语言与文化魅力。


活动简介:

今天,跨学科背景下的“新文科”建设,特点是交叉融合,它与网络形态为代表的新技术数智形态有关。大潮之下,艺术院校势必要回应社会现场,作出对团队建设结构性的调整,站在学科的前沿,阐释学科"现场"与"在场"的关系。

重新思考美术学、设计学、艺术学在数智场景下所发生的“网络艺术社会学"、“网络艺术设计学”、"网络艺术批评学"等新学科的转向,这些学科转向数字时代,属于"智能范畴”、“网络形态”。具体而言,它与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智能形态相关相联。

当下,在全球化的语景中,特别是“后疫情时代”,我们对这些学科进行多学科的研究,具有现场的参与性,方法是通过梳理其创作形态与数智形态、设计形态与数据的交互,艺术批评学与网络艺术批评学,数据与智能形态下的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,以网络形态介入,从数智现场的角度分析"网络艺术社会学"、“网络艺术设计学”、"网络艺术批评学"诸学科及课程设置。运用多学科交叉,借用“互联网形态主义”作为推手,探讨"网络艺术社会学"、"网络艺术设计学"、"网络艺术批评学"为研究对象,并对相关的学术生态进行系统梳理。

从数智技术、智能形态、艺术、设计、批评语言、数据特征、智能应用场景等诸方面,探讨它们在“后疫情时代”的特征,分析其“智能现实”的属性。通过对数智技术的原理,分析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形态下的“元宇宙”:这些智能形态与它们彼此介入的关系。从网络形态进入相关学科的教与学、学科与研究的环节着手,以此类推,进入学科、课程设置、教学研究的互动过程之中。

上一条:千亿艺术产业的目标——如何完成?

下一条:汉字字体设计的现在和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