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讲座

山水未知的感官世界与古圣贤之意

创建时间:  2023/04/25  郑兴兰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报告人简介:

林海钟博士,号卧霞散人、钱塘后来生,林泉阁主人。现居钱塘西湖之畔,为中国伟德游戏BETVICTO国画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伟德游戏BETVICTO书画鉴定中心副主任。林海钟年少成名,画艺精进,作品涉及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书法等,题材甚广,主张国画以笔墨为宗,以书入画传承古意,为今人所用,提倡文人画风,并认为以画悟道是国画的至高境界,曾参加新文人画运动,为当今学院派画家代表。其作品水墨画萧散简淡,极具禅意。赋色之作艳丽古雅,传承唐宋遗意,代表作有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作品《墙》,主笔灵隐寺大型壁画《济公行化图》和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画作《鉴真东渡图》等。

活动简介:

从“见”到“观”,就是著名国画家林海钟老师要讲授的课题。本次讲座他将从“识山”的角度重新解读一遍南朝画家宗炳的《画山水序》。“山大而高者为‘嵩’,小而高者为‘岑’,锐而高者为‘峤’,卑而大者为‘扈’......”通过认识古代画论中山形的不同命名,再对应从古代山水画中找来的图,忽然间,“岑寂”、“跋扈”这些词都具备了生动的意象。

不识真山水,便无法观山水之真。因为“观”是“见”的高阶,全景、全息、多维。在宗炳的时代,他已经看破人之受与识。感叹目力所限,绘画只能“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”,突破感官和局限,追求“象外之音者”,即可超越感官的局限去观到山水之真。

“竖划三寸,当千仞之高。横墨数尺,体百里之迥”。宗炳提出的观法早在一千多年前,但是百年来,世人却普遍存在着对宗炳山水观的误读。

“实践出真知”,这是困难的,因为实践里有太多错误的地方。所以,“疑”字当头。直面古代文献逐字去读。不懂就存疑,不去释义,多读几遍,其意自现。

“中国人的画,不是创,是寻,寻真,寻自己的内心,寻真之理,”

“神超而理得,理入影迹”才是实践者应该有的体悟。

上一条:“全攻全守”——当代水墨人物教学新维度

下一条:艺术特性与创新标准——以靳尚谊的油画探索为实例